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重游通波亭 薛能 〔唐代〕
十年抛掷故园花,最忆红桃竹外斜。 此日郊亭心乍喜,败榆芳草似还家。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十年来我离开了故园的花朵,最怀念的是那斜倚在竹林外的红桃。今天再次来到郊外的亭子,心中突然感到喜悦,看到那凋零的榆树和芳草,仿佛回到了家。
注释:
字词注释:
- 抛掷:离开,放弃。
- 故园:故乡的园子。
- 最忆:最怀念。
- 红桃:红色的桃花。
- 竹外斜:斜倚在竹林外。
- 郊亭:郊外的亭子。
- 心乍喜:心中突然感到喜悦。
- 败榆:凋零的榆树。
- 芳草:茂盛的草。
- 似还家:仿佛回到了家。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主要表达诗人对故乡的怀念和对重游旧地的喜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薛能,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以其诗歌著称,风格多变,擅长写景抒情。此诗可能是在诗人离开故乡多年后,重游旧地时的感慨之作。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诗人离开故乡多年后,重游旧地时的感慨之作。诗中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对重游旧地的喜悦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诗人离开故乡十年后的重游感受,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对重游旧地的喜悦之情。首句“十年抛掷故园花”,以“抛掷”一词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离开故乡的决绝,而“故园花”则象征着故乡的美好回忆。次句“最忆红桃竹外斜”,通过“最忆”强调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而“红桃竹外斜”则是一幅美丽的故乡风景画。后两句“此日郊亭心乍喜,败榆芳草似还家”,诗人通过“心乍喜”表达了重游旧地的喜悦,而“败榆芳草似还家”则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仿佛回到家的温馨感觉。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简练,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十年抛掷故园花”:诗人离开故乡十年,用“抛掷”一词表达了对故乡的放弃和离开。
- “最忆红桃竹外斜”:诗人最怀念的是故乡的那片红桃花,斜倚在竹林外,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 “此日郊亭心乍喜”:今天再次来到郊外的亭子,心中突然感到喜悦,表达了对重游旧地的期待和兴奋。
- “败榆芳草似还家”:看到凋零的榆树和茂盛的草,仿佛回到了家,营造出一种温馨的家的感觉。
修辞手法:
- 比喻:“败榆芳草似还家”中的“似还家”是一种比喻,将自然景物与家的感觉相联系。
- 拟人:“红桃竹外斜”中的“斜”字赋予了红桃以人的姿态,增加了诗意。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对重游旧地的喜悦。通过对比离开和重游的感受,诗人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情和对重游旧地的喜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故园花:象征故乡的美好回忆。
- 红桃:代表故乡的美丽风景。
- 竹外斜:形成一幅美丽的故乡风景画。
- 郊亭:象征重游旧地的地点。
- 败榆:凋零的榆树,象征时光的流逝。
- 芳草:茂盛的草,象征生机和家的温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十年抛掷故园花”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什么情感? A. 喜爱 B. 放弃 C. 怀念 D. 厌恶
-
“最忆红桃竹外斜”中的“红桃”象征什么? A. 故乡的美丽风景 B. 诗人的爱情 C. 诗人的友情 D. 诗人的事业
-
“此日郊亭心乍喜”表达了诗人对重游旧地的什么情感? A. 悲伤 B. 喜悦 C. 失望 D. 愤怒
-
“败榆芳草似还家”中的“似还家”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1. B 2. A 3. B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相思》: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深切怀念。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通过对月夜的描写,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薛能的《重游通波亭》与王维的《相思》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但薛能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重游旧地的喜悦,而王维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薛能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鉴赏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