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和九弟渤见寄绝句
李涉 〔唐代〕
忽启新缄吟近诗,
诗中韵出碧云词。
且喜陟冈愁已散,
登舟只恨渡江迟。
白话文翻译
我忽然打开新信,吟诵起近来的诗篇,
诗中的韵律如同碧空中的词句。
我高兴的是登上山冈的愁苦已经消散,
只恨登上船只觉得渡江太慢。
注释
字词注释:
- 缄:指信件,这里指新收到的信。
- 吟:吟咏,指吟诵诗句。
- 陟冈:登上山冈。
- 愁已散:指烦恼或忧愁已消失。
- 恨:遗憾,指对渡江速度的抱怨。
典故解析:
诗中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陟冈”与古代诗词中常见的登高望远意象相呼应,表达了作者的心境变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涉,字季华,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他以写诗歌颂山水、抒情言志而著称,风格清新脱俗,常用自然景物抒发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是在李涉收到九弟渤的来信后所作,表现了他对友人情谊的珍惜,以及在阅读诗篇时的愉悦感受。诗中展现了他从忧愁到释然的过程,反映出他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诗歌鉴赏
李涉的《奉和九弟渤见寄绝句》以简练的语言,生动地表达了诗人收到信件时的心情变化。首句“忽启新缄吟近诗”,描绘了一个打开信件、吟诵诗句的瞬间,瞬间的欢愉和对诗歌的热爱跃然纸上。而“诗中韵出碧云词”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欢愉,诗中的韵律如同碧空中的云朵一样美丽,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感。
接下来的句子“且喜陟冈愁已散”,则将情感的转折展现得淋漓尽致。由愁苦转向欢喜,仿佛在山冈之上,所有的忧愁都烟消云散,令人感受到一种释然的气息。而结尾“登舟只恨渡江迟”则带有一丝遗憾,诗人在愉悦中又流露出对时间的感慨,渴望快些渡过江水,追求更远的风景。
整首诗虽短,却蕴含丰富情感,既有对友人的思念与珍视,也有对生活的热爱与希望,展现了李涉深厚的诗歌造诣与细腻的情感表达。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忽启新缄吟近诗”:突然打开来自友人的新信,吟诵最近写的诗篇,表现出对诗歌的热爱和对友人来信的期待。
- “诗中韵出碧云词”:诗中的韵律如同碧空中的美丽词句,形象鲜明地表达了诗的美感与自然的和谐。
- “且喜陟冈愁已散”:在高处眺望,之前的愁苦已然消散,传达出一种轻松愉悦的心境。
- “登舟只恨渡江迟”:上船后仍觉得渡江的速度太慢,表现出对未来的渴望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诗的韵律比作碧云,增强了诗的美感。
- 对仗:诗句间对称工整,增加了音乐感和节奏感。
- 象征:陟冈、登舟等意象象征着心境的变化与追求的方向。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诗歌的吟诵和对自然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与生活的热爱,表达了在忧愁与快乐之间的心灵旅程,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新缄:象征着新鲜的情感与期待。
- 碧云:代表着美好与宁静,象征诗歌的优美。
- 陟冈:象征着提升心境与心灵的愉悦。
- 舟:象征着旅程与探索,表达了对未来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缄”指的是哪个词的意思?
- A. 书信
- B. 诗句
- C. 山冈
-
诗中“且喜陟冈愁已散”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 A. 忧愁
- B. 愉悦
- C. 失落
-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对时间的珍惜
- B. 对自然的赞美
- C. 对友人的思念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同样以自然景观抒发情感。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反映对友人和往事的思念。
诗词对比:
李涉的作品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在意境上有相似之处,都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自然的热爱,但李涉更多的是表现内心的愉悦与释然,而王维则多了一份忧伤与离别的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李涉诗集》
- 《唐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鉴赏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