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轮上人》

时间: 2025-01-27 04:11:22

虎到前头心不惊,残阳择虱懒逢迎。

东林水石未胜此,要假远公方有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呈轮上人
作者:段成式 〔唐代〕
虎到前头心不惊,
残阳择虱懒逢迎。
东林水石未胜此,
要假远公方有名。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当老虎来到眼前时,我心中却毫不惊慌;
夕阳下,我懒得去迎接那些挑剔的虱子。
东林的水石虽美,却不如眼前的景致;
要说名声,还是要借助远公的光辉。

注释

字词注释

  • :这里比喻危险或严峻的挑战。
  • 心不惊:形容处变不惊,内心安定。
  • 残阳:指夕阳,象征时间的流逝。
  • 择虱:挑剔细小的事物。
  • 东林:指东林寺,常与高僧或名士联系在一起。
  • 水石:自然景物,象征清幽之地。
  • 远公:指佛教高僧,借用其名声。

典故解析
这首诗中提到的“东林”与“远公”都有着文化背景,东林寺在唐代是一个著名的寺庙,而“远公”可能指的是某位高僧或名士,意在通过其名声来提升自我价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段成式(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生于盛唐时期,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而著称。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段成式游山玩水之时,反映了他对自然的欣赏和对名声的淡漠。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诗人们常常追求名利,而段成式则选择了更为洒脱的生活态度。

诗歌鉴赏

《呈轮上人》是一首表现诗人洒脱与淡泊的诗作。诗中通过对虎与残阳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处变不惊的心态。面对危险的老虎,诗人却表现出一种淡然的态度,显示出其内心的强大。残阳之下,他对迎合世俗的态度也表现出一种懒散和无所畏惧的姿态,体现了他对名利的漠视。

诗的最后两句则将自然与名声进行对比,东林水石被诗人视为不及眼前之景,表明他更看重眼前的真实感受而非外界的名声。这种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名声的无所谓,反映了段成式的个性以及其追求的生活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更通过对比手法,揭示了他内心的宁静与智慧。段成式以简练而富有哲理的语言,传达了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独特的生活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虎到前头心不惊:面对眼前的险境,诗人心中却毫不震动,表现出其内心的安宁与淡定。
  • 残阳择虱懒逢迎:夕阳西下,诗人对那些无聊的迎合表现出懒惰和不屑。
  • 东林水石未胜此:尽管东林的水石景色优美,但在诗人看来,眼前的景象更为动人。
  • 要假远公方有名:要说名声,必须借助于他人(远公),说明诗人对名声的淡薄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虎”比作生活中的挑战,增强了诗的紧迫感。
  • 对仗:首联与颈联形成对仗,增强了节奏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名声的无所谓和对自然的热爱,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自我价值的实现,反映了唐代文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危险与挑战。
  • 残阳:代表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 东林水石:象征名士的地位与声誉。
  • 远公:隐喻名声与成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虎到前头心不惊”中“虎”象征什么?
    a) 危险
    b) 和平
    c) 财富

  2. “残阳择虱懒逢迎”中“残阳”指的是什么?
    a) 白天
    b) 夕阳
    c) 明亮的星星

  3. 诗中“东林水石未胜此”表达了什么态度?
    a) 喜欢名声
    b) 追求自然
    c) 追求财富

答案

  1. a) 危险
  2. b) 夕阳
  3. b) 追求自然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隐逸生活的向往,而李白的《庐山谣》则更加强调个体的豪情与奔放。两者在主题上与段成式的诗作具有相似之处,但风格和表达方式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段成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