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天昏地黑蛟龙移,
雷惊电激雄雌随。
清泉百丈化为土,
鱼鳖枯死吁可悲。
白话文翻译:
天色阴沉,地面黑暗,蛟龙在水中移动,
雷声轰鸣,闪电划破天际,雄雌蛟龙随之而动。
原本清澈的泉水,迅速化为泥土,
鱼类和鳖类纷纷枯死,令人感到悲伤。
注释:
- 蛟龙: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龙,常与水相关联。
- 雷惊电激:雷声震惊,电光闪烁,形容天气的极端变化。
- 清泉:指清澈的泉水。
- 化为土:形容水被泥土覆盖,失去原有的状态。
- 鱼鳖:指水中的生物,鱼类和鳖类。
- 吁可悲:叹息,感到悲伤。
典故解析:
在古代文学中,龙常常被视为水的象征,与水灾、洪水等自然现象密切相关。《山海经》中提到的蛟龙,常常代表着水的威力与变化。而在这首诗中,韩愈借用蛟龙的意象,表现了自然灾害对生命的影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韩愈(768-824),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的作品多以散文见长,但在诗歌创作上也具有很高的成就。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和自然灾害频发的时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灾害造成的生态破坏和生灵涂炭的悲痛之情。
诗歌鉴赏:
《龙移》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展现了极端天气对自然环境的毁灭性影响。诗的开头用“天昏地黑”营造出一种压抑而紧张的氛围,随之而来的雷电则进一步加强了这种紧迫感。蛟龙的移动象征着洪水的来临,传统上蛟龙与水灾紧密相连,韩愈巧妙地运用这一意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诗中“清泉百丈化为土”一句,展现了水源的枯竭与生态的崩溃,令人感慨万千。水本是生命之源,但在极端天气的影响下,却变得无法再滋养生命,令人痛心。最后一句“鱼鳖枯死吁可悲”更是抒发了诗人对生灵涂炭的同情,表现了对大自然的无奈与对生命的敬畏。
整首诗在意象的选择和情感的表达上都相当出色,既有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也有对生命脆弱的深切反思,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天昏地黑蛟龙移”:描绘了天色阴沉、地面黑暗的景象,暗示即将来临的暴风雨,蛟龙的移动象征着自然力量的变化。
- “雷惊电激雄雌随”:雷声和电光的描绘,增强了画面的动感和紧迫感,雄雌蛟龙的随动则表现出自然界生物对环境变化的反应。
- “清泉百丈化为土”:清澈的泉水被泥土覆盖,象征着生命的源泉被毁灭,表现出自然灾害的影响。
- “鱼鳖枯死吁可悲”:结尾的叹息,直接表达了对生物死亡的悲哀,情感真挚。
-
修辞手法:
- 比喻:蛟龙象征自然灾害,借以表现大自然的力量。
- 拟人:以“雄雌随”表现自然界生物的反应,增加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韵律感和节奏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对自然灾害的敬畏与对生命脆弱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生态环境变化的深切关注与思考。
意象分析:
- 蛟龙:象征着自然的力量与水的威胁。
- 雷电:代表自然灾害的来临,增加了紧迫感。
- 清泉:象征生命的源泉,其消失预示着生态的崩溃。
- 鱼鳖:水生生物,象征生命的脆弱与无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天昏地黑”描绘了怎样的自然景象?
A. 宁静的夜晚
B. 暴风雨来临前的压抑气氛
C. 晴空万里 -
“清泉百丈化为土”是什么意思?
A. 水源丰沛
B. 水源干涸,环境恶化
C. 土地肥沃 -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灾害的什么情感?
A. 无所谓
B. 惊恐
C. 悲伤
答案:1.B 2.B 3.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韩愈的《龙移》与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表达了对自然灾害的反思与对生命的同情。杜甫通过个人遭遇折射社会动荡,韩愈则通过自然景象表现生态的危机。两者在情感基调上都十分悲伤,但表现手法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韩愈诗集》
- 相关文艺评论文章及学术研究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