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烂铺蜀锦写乌丝》
时间: 2025-02-04 13:31:0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城子·烂铺蜀锦写乌丝
作者: 袁易 〔元代〕
烂铺蜀锦写乌丝。
忆倾卮。燕来时。
犹记半揎,云袖见凝脂。
燕子只今何处去,
庭院悄,误心期。
绿芜凋尽众芳迟。
弄仙姿。瞰方池。
堕井残妆,依约景阳妃。
不比春宵常苦短,
拚剪尽,烛千枝。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开头描述了华丽的蜀锦上展现的乌黑丝线,令人回忆起曾经的欢聚时光。燕子在春天归来之时,我仍记得那轻薄的云袖如同凝脂般的温柔。如今燕子不知飞向何处,庭院静悄悄,误了我心中的期盼。绿草和花朵已凋零,春意渐迟,仙女般的姿态映入眼帘,俯瞰着池塘,却见那井中残留的妆容,只能依稀想起那景阳妃的美丽。春夜本是短促的,不如意的事情总是难以避免,我不愿意轻言放弃,决心点燃千枝烛火。
注释
- 烂铺蜀锦:华丽的蜀地织锦,象征奢华与美丽。
- 倾卮:指倒酒,表达饮酒的欢愉。
- 云袖:轻薄的衣袖,形容女子的轻盈。
- 凝脂:比喻肤色白皙如脂肪般光滑。
- 景阳妃:典故出自《红楼梦》,她是一位美丽的女子,常被后人用来形容绝色佳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易,元代词人,以清丽的词风和细腻的情感著称。他的作品多关注个人情感,常流露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忆。
创作背景
《江城子·烂铺蜀锦写乌丝》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发展的时期,诗人通过个人情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切的情感,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怀旧的气氛。开篇“烂铺蜀锦写乌丝”,华丽的蜀锦与乌丝的结合,既体现了诗人对美的欣赏,也暗示了生活的繁华背后隐含的孤独。接着,通过对燕子归来的追忆,诗人表达了对往昔欢乐时光的怀念。燕子象征着春天的到来,而“庭院悄,误心期”则传达出一种失落与孤寂,表明对美好过往的渴望已经成为了无奈的回忆。
在后半部分,诗人将目光投向自然景象与人间美丽,特别是“弄仙姿”和“景阳妃”的提及,表现出一种对美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对春宵短暂的感叹更是流露出一种对生命无常的思考。整首词以细腻的情感与深刻的思索结合,令人感受到一种美与愁的交织。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烂铺蜀锦写乌丝:以华丽的蜀锦作为背景,象征着美好而脆弱的事物。
- 忆倾卮:回忆起曾经的欢乐,表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 燕来时:春天,燕子归来,象征着新的开始。
- 犹记半揎,云袖见凝脂:想起轻薄的衣袖,暗示着轻盈与柔美。
- 燕子只今何处去:燕子的去向不明,暗含对过去的追忆与失落。
- 庭院悄,误心期:庭院的静谧让人感到孤独,心中的期待被打破。
- 绿芜凋尽众芳迟:春天的花草已经凋零,暗示生命的无常。
- 弄仙姿:描绘女子的优雅姿态,表达对美的向往。
- 堕井残妆:比喻残留的美好,象征性地表达对过去的追忆。
- 不比春宵常苦短:对春夜短暂的感叹,揭示生命的无常与短暂。
- 拚剪尽,烛千枝:最后表达了对生命的热情与执着,即使短暂,也要尽情享受。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燕子”与“春天”的结合,象征着新的希望。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性,使情感更加生动。
- 对仗:在词中使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加音乐化。
主题思想
整首词围绕着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珍视和对现实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理性的认知。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蜀锦:象征着繁华与美丽,代表了生活中的奢华。
- 燕子:春天的使者,象征着希望与归来。
- 云袖:象征着轻盈与美丽,体现女性的柔美。
- 景阳妃:代表绝代佳人,象征着追求与失落的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词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袁易
- C. 苏轼
- D. 杜甫
-
“烂铺蜀锦”中蜀锦象征什么?
- A. 贫穷
- B. 美好与奢华
- C. 自然
- D. 战争
-
诗中提到的“景阳妃”代表了什么?
- A. 乡村
- B. 绝代佳人
- C. 春天
- D. 失落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苏轼)
- 《如梦令》(李清照)
诗词对比
- 《水调歌头》:同样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叹,但更侧重于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 《如梦令》: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女性情感的丰富与复杂,两者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元明清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