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对酒二首》
时间: 2025-01-10 22:48:5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上对酒二首
白居易
酒助疏顽性,琴资缓慢情。
有慵将送老,无智可劳生。
忽忽忘机坐,伥伥任运行。
家乡安处是,那独在神京。
久贮沧浪意,初辞桎梏身。
昏昏常带酒,默默不应人。
坐稳便箕踞,眠多爱欠伸。
客来存礼数,始著白纶巾。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江边饮酒时的思绪。他感叹酒可以让人放松性情,琴声则能抚慰内心的情感。面对年老的无奈,他感到无所事事,心中没有任何追求。诗人常常无所事事地坐着,任由时间流逝。对于自己在京城的孤独生活,他感到迷茫,不知归处。心中积存的对江河的情怀,初次摆脱了束缚,内心却常常浑浑噩噩,带着酒意,沉默不语。坐着的时候,习惯性地放松身体,常常昏昏欲睡。客人来访时,他才勉强整理仪容,戴上白色的纶巾,以示礼节。
注释:
- 疏顽性:疏通顽固的性情,指酒的作用。
- 琴资:琴声的助力,缓和情感。
- 伥伥:形容心神恍惚的样子。
- 神京:指的是长安,古代的京城。
- 桎梏:比喻束缚,指生活的压迫。
- 箕踞:坐姿放松的样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诗作语言通俗易懂、情感真挚而受到广泛喜爱。他的作品多关注民生疾苦,具有深厚的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正值他在长安的生活中感到孤独与无奈之时。诗中展现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思考,体现了他对自由与束缚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江上对酒二首》作为白居易晚年之作,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思索与感慨。诗人通过饮酒这一行为,表达了对人生的无奈和对自由的向往。诗中“酒助疏顽性,琴资缓慢情”一句,展现了饮酒与音乐对心灵的抚慰作用,酒与琴成为了他逃避现实、寻求内心安宁的方式。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诗人逐渐意识到生活的无常与孤独,特别是“有慵将送老,无智可劳生”,不仅道出了人生的倦怠与无所事事,也透露出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感。
“家乡安处是,那独在神京”,此句更是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在京城生活的孤独感。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诗人感到迷失,思乡之情愈发强烈。后续的“昏昏常带酒,默默不应人”则展现了他醉酒后的沉默与对外界的漠然,表现出一种无所依归的孤独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白居易对自由、孤独与人生的深刻思考,更通过细腻的描写与真挚的情感,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乡之情,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酒助疏顽性:酒能帮助放松顽固的性情,意味着酒能带来情感的释放。
- 琴资缓慢情:琴声能是情感的缓和,暗指音乐在情感交流中的角色。
- 有慵将送老:感到疲倦,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得懒散。
- 无智可劳生:缺乏智慧和动力去追求生活的意义。
- 忽忽忘机坐:心神恍惚地坐着,忘却世事。
- 伥伥任运行:任凭时间流逝,表现出一种放任自流的态度。
- 家乡安处是:对家乡的思念与迷茫。
- 久贮沧浪意:心中对江河的情怀长久积存。
- 初辞桎梏身:刚刚摆脱生活的束缚,感到自由。
- 昏昏常带酒:常常醉酒,浑浑噩噩。
- 默默不应人:对外界的沉默与疏离。
- 坐稳便箕踞:放松坐姿,表现出懒散的状态。
- 眠多爱欠伸:喜欢打盹,表现出生活的懒惰。
- 客来存礼数:客人来时,才勉强保持礼节。
- 始著白纶巾:勉强整理自己,戴上白色纶巾以示礼仪。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酒与琴声比作情感的抚慰,生动形象。
- 拟人:赋予“酒”和“琴”以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如“昏昏常带酒,默默不应人”,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人生的感慨与思考,表现出对自由的向往与对束缚的反思,深刻揭示了诗人在晚年对生活的无奈与孤独。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酒:象征放松与逃避现实的工具。
- 琴:象征情感的抚慰与交流。
- 家乡:象征思念与归属感。
- 桎梏:象征生活的束缚与压迫。
这些意象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诗人内心的纠结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哪两种事物帮助诗人放松心情?
A. 酒和琴
B. 酒和茶
C. 琴和书 -
诗人对家乡的感情是怎样的?
A. 无所谓
B. 思念和迷茫
C. 喜欢 -
诗中的“昏昏常带酒”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状态?
A. 醉酒后快乐
B. 醉酒后的沉默与疏离
C. 醉酒后的思考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别》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白居易的《江上对酒二首》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均涉及到饮酒,表达孤独与对生活的思考,但白居易更多地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而李白则体现了对自由的追求和洒脱的态度。
参考资料:
- 白居易《白居易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