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桐树》

时间: 2025-01-11 09:05:49

江上烹鱼采野樵,鸾枝摧折半曾烧。

未经良匠材虽散,

待得知音尾已焦。

若使琢磨徽白玉,便来风律轸青瑶。

还能万里传山水,三峡泉声岂寂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焦桐树
作者: 陈标 〔唐代〕

江上烹鱼采野樵,
鸾枝摧折半曾烧。
未经良匠材虽散,
待得知音尾已焦。
若使琢磨徽白玉,
便来风律轸青瑶。
还能万里传山水,
三峡泉声岂寂寥。

白话文翻译

在江边烹饪鱼,采集野生的柴火,
鸾鸟的枝条折断,半边已经烧焦。
即使没有良匠,材料虽已散乱,
等到知音相识时,才发现已是焦炭。
如果能够雕琢如徽白玉,
那就可以传来风的韵律,犹如青瑶的声音。
还能将山水的美景传送万里,
三峡的泉声难道会是寂寥无声吗?

注释

  • :一种传说中的鸟,象征美好。
  • 良匠:指技艺高超的工匠。
  • 琢磨:雕刻、琢磨。
  • 徽白玉:一种珍贵的白玉,象征美丽的艺术作品。
  • 青瑶:古代一种乐器,代表优美的音律。
  • 三峡:指长江三峡,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观著称。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陈标,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以其诗风清新自然著称。
  • 创作背景:此诗反映了作者对自然和艺术的热爱,描绘了江边的生活场景,隐喻艺术创作过程中的艰辛与追寻。

诗歌鉴赏

《焦桐树》是一首描绘自然与艺术的诗,诗中通过描写江边的生活场景来表现艺术创作的艰辛与追求。开篇的“江上烹鱼采野樵”,描绘出一幅清新的自然画面,给人以宁静自在的感觉。然而,随着诗句的发展,诗人用“鸾枝摧折半曾烧”来表达艺术创作的困境,折断的鸟枝和烧焦的部分象征着艺术创作过程中遇到的挫折与困难。

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对艺术的思考,提到“未经良匠材虽散”,表达了艺术创作需要合适的材料和匠心,强调了技艺与情感的结合。最后两句“还能万里传山水,三峡泉声岂寂寥”则展现了艺术作品的永恒价值,能够跨越时空,传递情感与美。

整首诗情感深邃,意象丰富,不仅是对自然的赞美,更是对艺术创作过程的深刻反思,体现了诗人对生命和艺术的热爱。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江上烹鱼采野樵”:描绘了诗人在江边的生活,表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状态。
    • “鸾枝摧折半曾烧”:通过折断的鸟枝和烧焦的部分,传达出艺术创作中的艰难与挫折。
    • “未经良匠材虽散”:即使材料散乱,若无良匠,艺术也难以成型。
    • “待得知音尾已焦”:强调了知音的重要,艺术需要理解与欣赏者。
    • “若使琢磨徽白玉”:以琢磨白玉比喻艺术创作的精致与细腻。
    • “便来风律轸青瑶”:艺术的表现如同风声般动人。
    • “还能万里传山水”:艺术的价值在于其传递的美与情感。
    • “三峡泉声岂寂寥”:表达了艺术作品的永恒生命力。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艺术创作比作琢磨白玉,突出其精致与珍贵。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赋予其生命和感情。
  • 主题思想:诗歌主题围绕艺术创作的艰辛与美好,强调知音和技艺的重要性,展现了对自然和艺术的深刻理解与热爱。

意象分析

  • :象征自然与生活的源泉。
  • :象征美好与艺术。
  • 良匠:象征技艺与创造力。
  • 琢磨与白玉:象征艺术的精细与价值。
  • 山水:象征自然之美与精神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焦桐树》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陈标
    •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鸾”是什么?

    • A. 一种树
    • B. 一种鸟
    • C. 一种乐器
    • D. 一种花
  3. “若使琢磨徽白玉”中“琢磨”指的是什么?

    • A. 烹饪
    • B. 雕刻
    • C. 采集
    • D. 书写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登高》- 杜甫
  • 《月下独酌》- 李白

诗词对比

  • 《焦桐树》与李白的《月下独酌》都表现了孤独与自我反思,但《焦桐树》更注重对艺术创作过程的思考,而《月下独酌》则表现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与楚辞》
  • 《唐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