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醉东风·山对面蓝堆翠岫》

时间: 2025-01-10 19:19:34

山对面蓝堆翠岫,草齐腰绿染沙洲。

傲霜橘柚青,濯雨蒹葭秀,隔沧波隐隐江楼。

点破潇湘万顷秋,是几叶儿传黄败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沉醉东风·山对面蓝堆翠岫
作者: 赵善庆 〔元代〕

山对面蓝堆翠岫,
草齐腰绿染沙洲。
傲霜橘柚青,
濯雨蒹葭秀,
隔沧波隐隐江楼。
点破潇湘万顷秋,
是几叶儿传黄败柳。


白话文翻译:

在对面的山上,蓝色的山峦堆叠着翠绿的丘陵,
草长到腰部,绿意涌染了沙洲。
傲然挺立的橘子和柚子在霜中依然青翠,
雨水洗净了芦苇,更显得秀丽,
隔着波涛,隐约可见江边的楼阁。
潇湘的万亩秋色被点破了,
几片枯黄的柳叶在空中飘荡。


注释:

字词注释

  • 蓝堆翠岫:形容山色,蓝色与绿色相堆叠。
  • 草齐腰:草长得齐腰高。
  • 傲霜:指植物耐寒,不惧霜冻。
  • 濯雨:指在雨中洗涤。
  • 沧波:形容江水波澜壮阔。
  • 江楼:指江边的楼阁。
  • 潇湘:指湘江和潇水,常用来指代楚地的自然风光。
  • 黄败柳:指秋天枯黄的柳树。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潇湘”常被文人用以描绘秋天的凄美与思乡之情,倾诉对故乡的眷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善庆是元代著名的词人,他的词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为题材,表现生活的恬淡与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赵善庆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沉醉东风》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山水相依的秋日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开篇以“山对面蓝堆翠岫”引入,给人一种远山如黛的视觉印象,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接着,草丛的描写与沙洲的绿意相结合,展现了自然的生机与诗人内心的愉悦。通过“傲霜橘柚青”可以看出,诗人对坚韧不拔的生命力的赞美。

词中“濯雨蒹葭秀”的描写,巧妙地运用了雨水洗涤后芦苇的清新,传达出一种清新脱俗的自然美感。而“隔沧波隐隐江楼”则通过远景勾勒出江边楼阁的隐约形象,增加了诗的层次感和空间感。

最后两句“点破潇湘万顷秋,是几叶儿传黄败柳”则引人深思,点明了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几片枯黄的柳叶象征着秋天的结束和生命的轮回,给人以哲理的启示。

整首词通过对自然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自然的热爱,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优雅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山对面蓝堆翠岫:描绘出远方山峦的色彩,营造出一种宁静的自然环境。
  2. 草齐腰绿染沙洲:草木繁茂,沙洲被绿色覆盖,展现出生命的旺盛。
  3. 傲霜橘柚青:用橘子与柚子的青翠表现出生命力的坚韧。
  4. 濯雨蒹葭秀:雨后芦苇显得更为秀美,象征着自然的洗礼与新生。
  5. 隔沧波隐隐江楼:远景中的江楼,增加了诗的空间感与神秘感。
  6. 点破潇湘万顷秋:借用潇湘的秋色,传达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7. 是几叶儿传黄败柳:几片枯黄的柳叶,象征着时间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蓝堆翠岫”形象地描绘了山的色彩。
  • 拟人:如“傲霜”赋予植物以人的性格。
  • 对仗:整首词在句式上对称工整,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时间的深刻思考,展示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生命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蓝色山峦:象征着宁静与遥远的理想。
  2. :象征着生命的旺盛与自然的丰盈。
  3. 橘柚:象征坚韧与丰收。
  4. 蒹葭:象征柔美与清新。
  5. 江楼:象征人文与历史的积淀。
  6. 秋柳: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环境是哪个季节?
    A. 春
    B. 夏
    C. 秋
    D. 冬

  2. 诗中提到的“傲霜橘柚”是用来形容什么?
    A. 生命的脆弱
    B. 生命的坚韧
    C. 生命的美丽
    D. 生命的短暂

  3. 诗中“点破潇湘万顷秋”的意思是:
    A. 秋天的宁静
    B. 秋天的繁华
    C. 秋天的结束
    D. 秋天的开始

答案

  1. C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苏轼
  • 《登高》 - 杜甫

诗词对比

  • 赵善庆的《沉醉东风》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两首诗都通过自然景色抒发情感,但赵善庆更侧重于描绘秋天的宁静与生命的韧性,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出对历史的感慨与个人的豪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元代诗词选》
  2. 《中国古典文学史》
  3.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