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寄僧(一作秋夜寄弘济上人)》

时间: 2025-01-10 22:34:14

尚被浮名诱此身,今时谁与德为邻。

遥知是夜檀溪上,月照千峰为一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夜寄僧(一作秋夜寄弘济上人)
唐代 欧阳詹

尚被浮名诱此身,
今时谁与德为邻。
遥知是夜檀溪上,
月照千峰为一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浮华名利的反思,以及对真德之交的渴望。诗人感叹自己被名利所引诱,身边却无人能与其分享真正的德行。遥想在这秋夜,檀溪之上,明月照耀千山万岭,却似乎只有我一人独立于此,感到孤独而深沉。

注释:

  • 尚被:仍然被。
  • 浮名:浮华的名声,指虚假的名利。
  • 德为邻:与德行相邻,形容有德行的人相伴。
  • 遥知:远远知道。
  • 檀溪:指檀溪水,可能是指某处的溪流。
  • 千峰:千山万岭,形容山峰众多。
  • 为一人:形容孤独,意指只有我一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欧阳詹,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风以简练见长,常常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思考,善于通过自然景物抒发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一个名利与道德观念交织的社会。诗人可能在经历了浮华的生活之后,感到内心的孤独与对真实德行的向往。通过这首诗表达对名利的厌倦和对清静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反映了诗人对名利和道德的思考。开头两句“尚被浮名诱此身,今时谁与德为邻”,直白地表明了诗人对浮华名声的反思,感到被诱惑而迷失。这里的“浮名”不仅是个人的名声,更是整个社会的风气。诗人通过“今时”来强调当下的孤独,流露出对真实友谊和德行的渴求。

接下来的两句“遥知是夜檀溪上,月照千峰为一人”,用景物描写增强了内心的孤独感。月光照耀下的千峰,仿佛只有诗人一人独自面对。这里的意象不仅营造出宁静的夜晚景象,更深刻反映了诗人心中的孤独与渴望。整首诗在简约的表述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展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尚被浮名诱此身:诗人自述被虚假的名声所迷惑,暗示对名利的追求。
  2. 今时谁与德为邻:发出疑问,感叹当下的环境中,谁能与自己共享真正的德行。
  3. 遥知是夜檀溪上:诗人遥想夜晚的檀溪,暗示自己内心的向往。
  4. 月照千峰为一人:描绘出月光照耀千山,强调诗人的孤独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浮名”和“德为邻”,形成鲜明的对比。
  • 意象:月亮与千峰构成的意象传达了孤独和清冷的情感。
  • 设问:通过疑问句加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德行的渴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名利的反思与对德行的向往,表现了诗人对真实友情的渴望以及在浮华社会中的孤独。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浮名:比喻世俗的名声,象征虚荣和表面的成功。
  • :象征孤独和宁静,照亮诗人的内心世界。
  • 千峰:象征自然的广阔与人内心的渺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浮名”指的是什么? A. 真实的名声
    B. 虚假的名声
    C. 朋友的名声
    D. 家族的名声

  2. 诗人的孤独感主要通过哪些意象体现? A. 太阳和海洋
    B. 月光和千山
    C. 风和雨
    D. 花和鸟

  3. 诗中的“德为邻”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浮名的追求
    B. 对道德的渴望
    C. 对爱情的憧憬
    D. 对金钱的欲望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表现了孤独与自然的关系,但其情感更加豪放,而欧阳詹的《秋夜寄僧》则显得内敛而深沉。两者都通过月亮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但所表达的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传》
  • 相关学术论文和研究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