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雪》

时间: 2025-01-11 15:42:12

冻云宵遍岭,素雪晓凝华。

入牖千重碎,迎风一半斜。

不妆空散粉,无树独飘花。

萦空惭夕照,破彩谢晨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冻云宵遍岭,素雪晓凝华。
入牖千重碎,迎风一半斜。
不妆空散粉,无树独飘花。
萦空惭夕照,破彩谢晨霞。

白话文翻译:

整夜寒冷的云覆盖了山岭,早晨的白雪如凝固的花瓣。
透过窗户看到的雪花如千重碎片,迎着风飘洒而下,斜斜地落下。
不需要修饰的白雪,轻轻散落,仿佛独自在空中飘扬的花朵。
在空中游荡的雪花有些惭愧于夕阳的辉映,破碎的色彩在清晨的霞光中褪去。

注释:

  • 冻云:寒冷的云,形容天气寒冷。
  • 素雪:白色的雪,强调雪的纯净。
  • 入牖:透过窗户。
  • 千重碎:形容雪花纷纷扬扬,像千层碎片一样。
  • 迎风一半斜:在风中,雪花斜斜地落下。
  • 不妆:不加修饰,形容自然状态。
  • 独飘花:形容雪花轻盈飘舞的样子。
  • 萦空:在空中游荡。
  • 破彩:失去光彩,形容雪花的颜色在晨光中褪去。

典故解析:

本诗未直接引用典故,但“素雪”、“晨霞”等意象常见于古代诗词,寓意清新、洁白、短暂的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世民,唐代第二位皇帝,年号贞观,因其政治才能、军事成就和文化修养,被尊称为“明君”。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统治者,还是一位出色的诗人,热爱文学,崇尚文化。

创作背景:

“望雪”创作于他统治时期的某个冬季,诗中反映了他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和对雪的赞美,寄托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美的向往。

诗歌鉴赏:

《望雪》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冬季雪景,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深切感悟。开头“冻云宵遍岭”勾勒出一幅寒冷的冬季画面,云层厚重,山岭被冰雪覆盖,暗示着一种冷清的氛围。接下来“素雪晓凝华”则以“素”为主,突显雪的洁白,给人一种清新、纯净的感觉。

“入牖千重碎,迎风一半斜”描绘了透过窗户看到的雪花,犹如千层碎片,迎风而下,斜斜地落下,这种动态感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雪花的轻盈与舞动。后面的“不妆空散粉,无树独飘花”则通过比喻,表现出雪花的自然之美。诗人在此不仅描写了雪的外观,更传达了对自然的欣赏与对生活的感悟。

最后两句“萦空惭夕照,破彩谢晨霞”表现了雪花在黄昏与清晨的变化,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美好事物的短暂。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和对生活的热爱,使读者在欣赏雪景的同时,体会到一种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冻云宵遍岭:寒冷的云层在夜晚覆盖了整个山岭,营造出一种冷寂的氛围。
  2. 素雪晓凝华:早晨的白雪凝结如同华丽的花瓣,表现出雪的洁白与美丽。
  3. 入牖千重碎:透过窗户看到雪花如千层碎片般纷飞,展现了雪花的轻盈。
  4. 迎风一半斜:在风中雪花斜斜飘落,体现了自然的动感。
  5. 不妆空散粉:雪花无需修饰,纯粹地散落,突出其自然之美。
  6. 无树独飘花:雪花像花朵一样独自在空中飘舞,增添了诗的浪漫色彩。
  7. 萦空惭夕照:游荡在空中的雪花,似乎有些羞愧于夕阳的光辉。
  8. 破彩谢晨霞:雪花在晨光中失去色彩,象征着美好事物的短暂。

修辞手法:

  • 比喻:“素雪”比作“凝华”,展现了雪的美丽和纯洁。
  • 拟人:“萦空惭夕照”,赋予雪花以情感,增加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如“入牖千重碎,迎风一半斜”,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冬季雪景的赞美,对自然之美的细腻观察,以及对短暂美好事物的珍惜。通过对雪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惋惜,展现了李世民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冻云:象征寒冷与孤寂。
  2. 素雪:代表纯洁与宁静。
  3. 晨霞:象征新生与希望,但也暗含美好事物的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素雪”象征什么?
    • A. 冷漠
    • B. 纯洁
    • C. 暧昧
  2. 诗句“迎风一半斜”描绘的是什么场景?
    • A. 雪花落下
    • B. 树木摇曳
    • C. 云彩飘动
  3. “萦空惭夕照”表现了什么情感?
    • A. 自信
    • B. 羞愧
    • C. 喜悦

答案:

  1. B. 纯洁
  2. A. 雪花落下
  3. B. 羞愧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王之涣《登鹳雀楼》: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人生哲理。
  2.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同样描绘雪景,寄托思乡之情。

诗词对比:

  • 李白《静夜思》与《望雪》:两首诗都表现了对自然的感悟,但《静夜思》更多表达了思乡情感,而《望雪》则专注于自然美的描绘。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诗词鉴赏与解析》
  3.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