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献同州侍御三首》

时间: 2025-01-10 22:19:48

青云席中罗袜尘,白首江上吟诗人。

登龙不及三千士,虚度膺门二十春。

平生望断云层层,紫府杳是他人登。

却应归访溪边寺,说向当时同社僧。

尊前谁伴谢公游,莲岳晴来翠满楼。

坐见一方金变化,独吟红药对残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叙事献同州侍御三首

青云席中罗袜尘,
白首江上吟诗人。
登龙不及三千士,
虚度膺门二十春。
平生望断云层层,
紫府杳是他人登。
却应归访溪边寺,
说向当时同社僧。
尊前谁伴谢公游,
莲岳晴来翠满楼。
坐见一方金变化,
独吟红药对残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青云之席上沾染尘埃,年白首仍在江边吟诗。与三千英才相比,我的登龙之路显得微不足道,虚度了二十个春秋。回首一生,仿佛无数云层遮挡,紫府高深,似乎与我无缘。或许应该回去拜访溪边的寺庙,告诉当年的同社僧侣。酒杯前,谁能陪我游玩谢公的美景?莲岳在晴天映照下,青翠满楼。我坐在这里,看着一方金色的变化,独自吟诵红药花对着残秋的情景。

注释

  • 青云席:指高位或显赫的地位。
  • 罗袜尘:形容荣华富贵而沾染尘埃。
  • 登龙:比喻得志或出人头地。
  • 膺门:指名声或地位。
  • 紫府:古代传说中的仙境或神仙居所。
  • 同社僧:指与自己同社团的僧侣。
  • 谢公:谢安,东晋名士,以游玩著称。
  • 莲岳:指某座山,意象优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赵嘏(约 903-970),字子美,号天池,唐代诗人,出生于江苏,曾任多职,才华横溢,以诗歌和散文见长,尤其擅长五言古诗。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唐代,正值盛世,但诗人感受到人生的无常与虚度,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未来的迷惘。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开篇以“青云席中罗袜尘”引入,暗示身处显赫之地却沾染了世俗的尘埃,表达出一种对荣华的无奈感。接着以“白首江上吟诗人”描绘了年过半百的诗人仍在吟咏,展现了对诗歌的执着与追求。

“登龙不及三千士”一句中,诗人自谦,承认自己未能如他人般出众,反映出对自我价值的怀疑与追寻。后面的“平生望断云层层”,则是对人生路途的迷茫,似乎一切都被云雾遮挡,不知所向。

诗的后半部分思绪逐渐转向归隐,提到“归访溪边寺”,表现出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最后的“尊前谁伴谢公游”则表达出对友人相伴的渴望,展现出一种孤独的情感。

全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友谊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青云席中罗袜尘:虽然身处高位,却无可避免地沾染了世俗的尘埃。
  2. 白首江上吟诗人:年老的诗人依旧在江边吟咏,表现出对诗歌的执着。
  3. 登龙不及三千士:自谦之言,未能如同他人一般出众。
  4. 虚度膺门二十春:感慨自己二十年虚度光阴,未能有所成就。
  5. 平生望断云层层:对人生道路的迷茫,仿佛被云层遮挡。
  6. 紫府杳是他人登:紫府象征着理想与成就,自己似乎与其无缘。
  7. 却应归访溪边寺:决定回归宁静的生活,寻找内心的安宁。
  8. 说向当时同社僧:与昔日同伴分享自己的感悟。
  9. 尊前谁伴谢公游:对友谊的渴望,怀念曾经的游玩时光。
  10. 莲岳晴来翠满楼:描绘美好自然景色,给人以宁静之感。
  11. 坐见一方金变化:描绘眼前的景象,暗喻世事无常。
  12. 独吟红药对残秋:在秋天独自吟咏,表现出一种孤独的美。

修辞手法

  • 比喻:青云席比喻高位,白首象征岁月。
  • 对仗:如“青云”对“白首”,“尊前”对“莲岳”。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情。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对光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青云:象征高位与理想。
  2. 白首:象征年老与人生的无奈。
  3. 江水:象征生命的流逝与时间的无情。
  4. 紫府:象征理想与成就的高峰。
  5. 溪边寺:象征宁静与内心的安宁。
  6. 莲岳:象征自然的美好与诗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青云席中罗袜尘”中的“青云”指的是什么? A. 高位
    B. 乡野
    C. 江水

  2. 诗中提到的“紫府”象征着: A. 理想
    B. 友谊
    C. 年龄

  3. “尊前谁伴谢公游”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渴望? A. 自由
    B. 友谊
    C. 财富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赵嘏的这首诗更为内敛,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而李白的作品则更为豪放,展现了对自由与人生乐趣的追求。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3. 《唐代诗人赵嘏研究》